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间会记住一些事情,然后把它埋藏在记忆深处,平时总是想不起来,可当类似的场景和物事出现的时候,它突然就蹿了出来。
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它不能给你帮助或者指引你什么,也许就只是我们的神经过于空旷而摄取的一些片段而已。但这就是人生,人生中的一部分。
可有时候我们会刻意记住一些事情,它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伴随我们成长,时常会闪现于脑海中,在我们彷徨无助和面临决断的时候,它会成为依靠和依据。
而如果是在懵懂之初记住的某些事,它还可能会为你确定方向,竖立目标,在虚无的未来中为我们点下一盏羸弱的灯火。这就是构成生活、命运和缘分的因子。
譬如说李萌,她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做“你是我的学生又怎样”,大概的故事内容被她复述了无数遍。
好像讲的是一个女孩嫁了个大她十多岁的大叔,女孩如何被大叔宠成了公主,大叔如何用心的照顾与呵护着女孩等等;
她时常跟甄建唠叨着说:你也是个大叔,你也大我十多岁,可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对我关怀备至,把我也捧在掌心里。
她还说:我当初就是想嫁个年纪大点的男人,因为年纪大会照顾人,知道体贴,可哪知道你就是个废物、垃圾。
每当这个时候,甄建都无言以对。因为他给不了李萌想要的荣耀、无忧无虑、天真还有童话,以及她和她家人的满足感!
他知道一切美好都是基于物质基础上面,只有衣食无忧的时候,你才有时间和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去想着浪漫和惊喜。
可甄建每天起早贪黑,疲于奔命所赚取的钱财,只是刚好够家里的开销,连好一点的生活都给予不了,那还有多余的钱来实现她理想中的美好?
其实甄建不是不想呵护她,关爱她,也把她也宠成一个公主。
只是他的外形撑不起她的颜面,他的经济不足以买来她想要的光环,当这些最关键的理想都实现不了的时候,那么剩下的嘘寒问暖,就只能是虚情假意,关怀与呵护就只能是假惺惺了。
因此每当李萌跟他喋喋不休谈起那本书的情节,指责他与男主人公不一样的时候,甄建总是在心里无声的反驳着,甚至连带着恨起了那位男主人公。
不过有一天甄建忽然开明起来:看一个问题它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为什么总是一成不变的在她的影响下从愤恨中去看这件事呢?
我可以跳脱出来,从别的角度来考虑。于是甄建就想,正是因为这本书让她看了以后立志要嫁个大叔型的人,他才有机可乘。
要知道李萌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都没有恋爱过,她看那些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总觉得幼稚、浮躁,不够成熟,因此她摒弃了所有的追求者。
当然,她的这种想法正是源于她所看的那本书,为她以后的择偶标准定下了基调。
所以,这就是缘分当中最关键的索引,最大的因子。缘分是由很多的因子组成,各种各样的因由串联到一起形成了某个必然的条件。
然后在某个时间里,这个条件就酵化成了缘分,而缘分是甄建和李萌婚姻中最大的媒介!在所有构成缘分的因子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因子就是她哥哥的婚姻。
她哥哥叫李畅,比甄建还小着七八岁,是一家很有名的连锁大酒店里的大堂经理,月入过万。
李畅和大多数农村里的八零后一样,初中毕业后一个人外出闯荡,一步步从跑堂到领班再到大堂经理,并且还自考了大专学历,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顿是不言而喻的。
他的经历也算是一个很正面的励志故事,也因此李萌常常用他哥的事情来教化甄建,这成为他们吵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甄建无法评述李畅的婚姻是幸还是不幸,可是他很清楚李畅的婚姻,是促成他和李萌婚姻的一个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