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荒年:空间囤爆物资,带全村躺赢

第8章 满载而归

发表时间: 2022-11-18

两人决定先去白家药铺看看行情,然后去唐家药铺看看,做一个对比,最后去码头转转,反正时间宽裕。

来到白家药铺时,远远就看到排了两队老长的队伍。

走近后,了解到这两排队伍,一排是治病的,一排是卖药材的。

因为准备再观察观察,两人没有加入排队大军,而是挤到前面去看别人怎么卖。

“75文一斤”

只见一位伙计翻看完一位老伯背篓里的党参,报出价格。

都是上好的党参,处理得也很好。

“8斤5两,一共637文半钱”

“好,好!”,老伯喜笑颜开的接过钱走了。

价格确实给得比较公道,这样的党参在药铺里也就卖120文一斤左右。

但是总得让商家赚一点不是,不然人家也不会收哇,收购价格给75文,确实是不错了。

接下来还有三七、重楼、五味子这些药材,还有更常见的车前草、蒲公英、金银花这些便宜草药。

两人看了会又去看病那个队伍,看到大夫都是尽量开一些药效好,又便宜的药材。

对白家的行事作风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确实是名不虚传。

日头渐渐升高后,两人准备去唐家药铺看看。

唐家的药铺就比较冷清了,大夫是坐在大堂靠里面的位置,没有坐在门口,有零星几个看病的人。

卖药材的倒是不少,但是大家都比较少交谈,一个个都在原地休息,也可能是现在比较热了,大家没有交谈的意愿。

有一个卖牡丹皮的,一看就是贮藏不当,暴晒太过,丹皮颜色深,味道淡。

不过伙计也收了,3文钱一斤,确实便宜。

也有来卖党参的,药材品质和刚才在白家看到的不相上下,也是75文一斤,看来都是了解过行情的。

不过对于来看病的人,唐家的大夫不说水平,就是态度也比不上白家。

连抓药的药童也懒懒散散的。

也是后来杨珊才了解到,白家主要是在本地发展,以行医为主,看重名声。

而唐家的大本营在西州首府,也就是西州城,是西州城里有名的药材商,主要是做药材批发生意。

把西州的药材卖出去,再收些稀罕药材过来,唐家有几个商队,天南海北的走,哪里都有买药的需求。

次品的药材主要是卖给药材比较稀缺地区的贫苦人家,所以还是穷人命贱啊。

找一个大夫来坐堂也是做做样子,毕竟不靠这个赚钱,但是一个药铺没有大夫,又说不过去。

给大夫开的报酬也是比较低的,怪不得人家是这个态度。

两人围观了一会就去找午饭吃了,准备下午去码头看看。

午饭吃的是当地的特色美食,酸汤鱼火锅,用炭火煮的火锅。

酸汤一般是以番茄为原料,做成番茄酱,做菜的时候放到锅里。

忘记说了,这个朝代很早就有辣椒和番茄了,也是外来物种。

这里虽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但是像瓜果和蔬菜的种类已经和现代比较接近了,种类非常丰富。

还有一种是稻米做的酸汤,不过这种比较小众,米酸汤熬粥,搭配野菜乱炖,才是绝配。

这边喜欢吃酸吃辣,宋河和杨珊两个也算是本地人,当然不例外。

最后两人吃了两条大草鱼,一锅配菜,加上2斤米饭。

当然,大部分都进了宋河的肚子。

边走路边消食,两人准备先走走,然后租一辆牛车去码头。

县城这里终于有比较正规的车行了,可以自己租车,也可以要司机赶车,不过得加钱。

不像镇上,只能找人赶车,没有车租给你,除非高价买。

因为宋河自己就会赶牛车,两人就没有要司机了,付了5两银子的押金,签字画押,就把牛车赶走了。

县城的码头和镇上果然不一样,这里的河流更大,货物往来更加频繁。

地方宽大,船只很多,连巡逻的衙差都更多。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天南海北,什么都有。

要不是看到人牙子,杨珊都有一种置身现代的感觉。

果然是封建王朝,这里人口买卖是合法的。

遇到天灾人祸时,甚至卖身为奴都算得上一条生路,毕竟还能活下去,有口饭吃,不是吗?

这里的生存环境要比现代艰难冷酷得多,就连宋河这样的农家汉子,看到人口买卖都习以为常。

两人在码头到处转,有卖吃食的,毕竟这里有扛包卸货、拉船、打鱼,干苦力活的人。

也有稍微轻松一些,拉车、卖货做小生意的人,这些人都是吃饭的主力军,毕竟没有条件和时间自己做饭。

杨珊拉着宋河到一个卖布匹的摊子前,这里的布匹比店里要便宜许多,而且质量并不差。

很多都是结实的棉布、麻布,不像绸缎那样不实用。

杨珊准备买几匹布回去,给家里人做衣裳,被子、还要买一些囤积起来,以后可能有钱都买不到了。

“老板,这匹布多少钱?”

杨珊拿起一匹藏青色的厚棉布问摊主

“诚惠400文”

“这么贵,老板你这价格没有诚意啊!”

“我这都是好料子勒,你看这布,这厚度都和别家不一样嘛,手感也很细腻,对不对?我们这是特殊的织法”

“350文卖不卖?”宋河干脆利落

“350文哪里卖的了哦,加一点嘛?我这都是卖的本钱”

“卖的本钱,那你还做什么生意?这个布,我可是知道,西州城里才卖350文,你这小摊子又有没有多少租金。350文还是把路费算上了”

宋河还是毫不客气,杨珊在心里默默同情了老板一秒钟,然后该砍价时还是砍价。

“这……”,老板面露为难。

“老板,我们买的多,买十匹呢,你就便宜点,也还是赚的嘛”,杨珊唱红脸,给老板台阶下。

“行咯,这回就便宜卖给你们啦,可不能和别人说”

“这当然”

杨珊说完就开始选起布料来,都是选取的这种厚实的,质量又好的布料,红的、绿的、青的、黑的,各种颜色都买。

付钱时,杨珊还是心疼了一把,十匹布花了3500文,三贯多呢,花钱容易挣钱难呐

十匹布捆好,用粗布包起来让宋河背着,等到回去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再放进空间。

这时候码头上突然热闹起来,远处开来了一艘大船,大家都往那边跑。

原来这是江南皇商,李家的船队,李家世代经商,生意不少,粮食、布匹、海货、家具、古董很多买卖都沾一手。

还做着皇宫胭脂和衣服采买的活计,这里头的油水可就多了去了。

要说李家为什么这么牛,除了有一个官至户部郎中的本家弟子,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女儿进了宫里,成了淑妃娘娘。

李家有多年经商的底子,家主又是个会钻营的,李家现在是蒸蒸日上。

当然盐和铁还是沾不了的,铁是官营,不允许民间私自开矿买卖。

盐的话,李家又还没有足够的能量,皇帝也不会放任李家做大到影响国民生计。

而杨珊听到李家的情况时,脑子里只冒出两个字:肥羊!

李家足够有钱,能把她的灵芝都买了,而且这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不会压价太狠,这样的人家也要体面。

其次,李家还不能只手遮天,毕竟不是地头蛇,杀人越货,尾巴不一定能收拾干净,而且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必要。

最后,他们是有购买需求的,不说自己用,就是打点关系,送进宫里都是不错的。

简直完美!

反正李家的船一时半会也不会走,他们还要在这里停留两天,补充货源。

杨珊准备回去再和宋河合计合计,看怎么去接触李家的人,把灵芝卖个好价钱。

回到客栈两人直接上楼,到房间里倒了杯茶。

“我们不能就这样去,得乔装一下,保不齐被别人注意到了,到时候抢钱都是小问题,毕竟放在空间里,也抢不到。”

杨珊喝了口茶,继续说:

“但是就怕杀人泄愤,或者被注意到了行踪,有人跟进村子里去,给村里带来危险”

“是得乔装一下”,宋河赞成。

最后,两人决定去买两套最常见的,轻薄、便宜的男装,等卖完灵芝回来就换下来,放到空间,找机会烧掉。

用胭脂和假胡子给两人装扮上,再抹些草木灰,易容的话就只能到这里了,又没有什么人皮面具之类的。

就算有,用人皮杨珊也觉得恶心,而且这个方法也太残忍。

商量到时候说话特意改变音色,最后等李家的人走后,他们再回去。

第二天,由宋河去和船上的管事接触,宋河高高大大的看着就不好惹,武力值又高。

最后不只带来了管事,原来李家的小儿子也在这艘船里。

这次他们运送的货物很重要,也是为了锻炼小儿子,李家主这次让小儿子亲自跟船。

李家小儿子,李烨,正在为祖母六十大寿的礼物发愁呢,这不,瞌睡来了送枕头。

听说有上好的紫灵芝,要亲自来看,还带上了船上唯一的老大夫。

杨珊在一艘租来的小船里等他们,提前把灵芝从空间里拿出来。

经过老大夫的鉴定,这确实是品质上好的野生紫灵芝,而且还是药效最好的时候摘下来的,保存的也很好。

李公子果然大为高兴,一挥手,四株灵芝给了杨珊他们两万两银子。

两万两银子啊,这什么概念,县城里一个带院子的铺子都不会超过五百两,简直是发了。

还说以后有好东西也可以来找他,不过杨珊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李家在江南,路途遥远,这种大家公子又不常出远门,去哪里找他哦。

这应该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不过杨珊没有想到世事无常,他们还有再见的一天。

有了这一笔巨款,接下来的两天,杨珊和宋河就是买买买。

粮食、盐、棉花,这些量大的生活必需品,他们都是分批次,每次乔装打扮,从码头上不同的行商那里买的。

怕一次性买多了,引起注意,银子的来源也不好解释。

最后他们在县城里又停留了五天,买了一万多斤粮食,都是稻米;

五百多斤盐,再多的一时半会买不到了,只能下次找机会。

棉花也买了几百斤,还是特意用袋子装好,压结实放到空间,不然太占地方了。

布匹又买了不少,皮毛也买了一些,等宋河去打猎再硝制皮毛太慢了。

现在有了钱,杨珊的思维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能省则省的想法了,更加珍视时间了。

还到处逛了逛,买了不少种子,各种蔬菜种子和粮食种子,买了几十斤。

还给家里每个人买了礼物,可谓是满载而归。

银子也花去了一大半,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怕有了银子也买不到东西。

不过遗憾的是没有买到煤炭,这个必须要囤积一些,倒是打听了一些零星的消息,别的地方有的卖。

但是东山县这边靠近南边,平常冬天气候并不寒冷,加上森林资源丰富,大家都是烧的柴火。

煤炭在这边并没有什么市场,很少会有商人千里迢迢运过来。

考虑到家里确实该添一头牛了,平时没有牛车很不方便,马上也要春耕了,需要用牛。

现在有了余钱,决定买一头牛回去,顺便买个牛车套上,回去就不用找车行的人了,驾自己的牛车回去。

买了一头3岁左右的黄牛和一个板车,两人踏上归程。

这时候李家的船早就开出去两天了,这次是运气好,碰上李家的船,灵芝卖了个好价钱。

明年如果灵芝还长的话,过来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倒是可以考虑卖给白家或者唐家。

回去也是一路顺利,清早出发,下午就到镇上了。

现在继续回去,到家的时间太晚了,夜路也不安全。

加上还有杨二哥家的礼物还没拿给他,两人准备在镇山住一晚。

也没有去麻烦杨二哥,还是找了一家客栈住,客栈还有专门放牛和牛车的地方,就是得加钱。

去客栈安置好牛,去房间里洗漱一下,换了一套衣服。两人才往杨二哥那里去。

毕竟古代可没有柏油路,都是泥土路,官道为了平坦,还特意铺了黄沙。

可真是雨天一路泥泞,晴天满路沙尘。

两人在大太阳天走了一路,可想而知衣服上有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