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荒年:空间囤爆物资,带全村躺赢

第3章 农忙

发表时间: 2022-11-18

运气还不错,杨珊在山谷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片重楼。

个头也比较大,装了半背篓,太小的杨珊没挖,让它们再长长。

接下来没找到什么草药,在几棵倒地开始腐烂的树上,发现了很多蘑菇。

摘了一窝蘑菇,再摘一点野菜,背篓也就满了。

剩下的蘑菇和野菜杨珊也没放过,全收进空间里了。

准备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又挖了一些车前草。

上山的收获还是不错的,接下来几天杨珊都到山脚转了转,收获了很多野菜。

别看野菜现在不值钱,但是气候寒冷之后很多植物都冻死了。

或者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新鲜的蔬菜可是非常珍贵的。

就算有一些寒冷后为了适应环境变异的植物可以吃。

但是味道就不能要求了,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陆陆续续挖回来一些草药,进行晾晒好后再拿去镇上卖。

不过这几天都没有遇到什么猎物,像兔子什么的都没看到过。

不过山脚下,就算有,应该也早就被村里半大的孩子们霍霍完了,哪里等得到杨珊去。

如此过了几天,就到了栽秧的季节了。

南方的村庄一般种的都是水稻。

这时候没有杂交水稻,更没有大棚育苗,连盖棚子的塑料都没有呢。

都是直接把稻种撒进沤肥后、犁好的水田里。

等秧苗长大一些的时候,再进行移摘到别的田里。

稻种是前段时间就撒进田里了。

今年气温比较暖和,秧苗的长势都不错,现在要进行移摘了。

栽秧是个辛苦活,这两年都是娘家和婆家自家的秧苗栽好,再过来帮原主栽秧,今年也不例外。

带着两个两岁多的娃娃,正是闹腾的时候。

杨珊想去给他们帮忙,或是自家先栽一部分再等她们来帮都不行。

杨家和宋家人多,也都是勤快人,三四天就把自家的秧苗栽好了。

都过来帮了杨珊两天,才算把今年的秧苗都栽好。

接下来就是看水、除草啦。

还要把田埂上的野草都割掉,剩下的交给时间,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了。

最怕的就是生虫,古代有没有杀虫剂,真就听天由命了。

农业特别是古代农业都是看天吃饭。

栽秧完成后,杨珊自己花了几天时间才把旱地的杂草除了,累成狗。

期间两个孩子都是让宋母帮忙带。

所以这次去镇上卖绣品,杨珊决定给宋母买几尺布裁一件衣裳。

这次绣品比上次多,光是荷包就有10个,绣帕也不少,得了1025文钱。

也就是一贯钱零25文。

这里的货币是1000文为一贯钱,一贯钱等于半两银子。

到了药铺,这次的重楼品相很好,还挖到了一些党参,杨珊晾晒的都很正确,没有丧失药性。

加上车前草、金银花一些比较便宜的草药,一共卖了两贯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给宋母和杨母分别扯了五尺粗布回去做衣裳,花了300文左右。

再买了70斤中等米,5斤盐。

不是杨珊不想多买盐,而是古代老百姓连盐都要节约着用。

一斤盐能吃两三个月,杨珊一次性买太多会很奇怪。

而且也怕买太多了显眼,让掌柜的记住了,毕竟镇上就两家卖盐的。

就这样杨珊还决定下次去另一家买两次,过段时间再来这家。

反正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她可以慢慢囤。

看到杨珊送来的布,宋母虽然说:“这都是应该的,这孩子客气啥,浪费钱。”

但还是看的出来很高兴。

杨珊只是笑着说:“这是两个孩子孝敬奶奶的,娘你就收下吧”。

这布还是要给的,毕竟已经分家了。

老是让宋母带孩子,就算宋父宋母看在是亲孙子的份上不说啥,宋大嫂也会有意见。

杨珊又开始了刺绣、看田地、进山的忙碌日子。

只有多赚一点钱,多囤一点东西才能让杨珊安心。

采来的草药也不是全部拿去卖掉。

一些觉得自家以后会用得到的常用药材,和一些比较名贵的药材,杨珊都会留下一些。

毕竟往空间里一放,多少年都不会失去药性。

考虑到后面的严寒,杨珊还囤了很多治伤寒的药。

时间很快来到八月份,八月是丰收的季节。

除了土豆是秋收前就早早收了,谷子、红薯、玉米等一些主粮,都是八月份左右收。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稻谷的收获,粮税也是交的稻谷,红薯、玉米这些是不收的。

秋收的特点就是赶,也叫抢收,要趁着天晴的时候把稻谷都收回来。

不然一场雨淋下来,就算冒雨收回来也会发芽。

如果等到再一次天晴再收就太晚了,稻穗会垂下去泡在水里发芽。

一些谷子直接脱穗掉在地里,所以秋收都是争分夺秒的。

杨珊自己一个人连打谷子用的谷桶都扛不动,自家是打不了谷子的。

所以只能把两个孩子托给下不了地的宋母带。

自己则去给宋父宋母和宋大哥家帮忙。

等他们两家打完了谷子,宋父、宋大哥、宋大嫂和龙凤胎再来帮杨珊打。

龙凤胎今年15岁了,哥哥叫宋小宝,妹妹叫宋小凤。

都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也能帮上一些忙。

不过作为老来子女,双胞胎一向得父母的疼爱,上面还有大哥大嫂和二哥在。

所以很少下地,不怎么会干活,也帮不了太多的忙。

好在到杨珊打谷子的时候,杨家也抢收完了,都来帮忙。

大家齐心协力,两天就把杨珊的谷子都收回来了。

像玉米和红薯倒是可以慢一点收,没有那么赶时间。

等到把地里的粮食都收回来,并把稻谷都晾晒一遍收到地窖里。

杨珊累脱了一层皮,整个人也晒黑了几个度。

这还没完,还要把粮税挑到镇上去交才算整个秋收结束。

杨珊是让杨大哥帮忙一起去交的粮税。

挑着谷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杨珊就无比怀念她从镇上买粮直接放到空间里的时候。

但税粮可不能放空间,谁家交了没交都看着呢,大家都是结伴一起去镇上交税粮。

大齐的政策还算开明,税粮只交两成。

吏治也比较清明,没有交税粮踢一脚的传统,老百姓的生活还过得去。

据说前朝税粮多的时候要交五成,民声载道。

也许这和大齐江南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广开海贸,收了不少商业税。

对农业税没有那么依赖也有关系。

税粮交了以后,今年的主要任务也接近了尾声。

田地里没有多少活计了,只剩下辣椒和白菜等一些农作物还没收回来。

干了一年的农活,也让杨珊充分认识到,家里有一个壮劳力的重要性。

特别是古代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完全看天吃饭的时代。

从原主的记忆来看,原主的丈夫宋河今年11月份下雪之前就会回来了。

杨珊倒是不排斥宋河回来,毕竟一个男人对古代的小农家庭来说太重要了,寡妇的日子可不好过。

别说地里的农活,就是严寒后的日子乱起来,家里也需要一个男人。

威慑他人都行,让别人不敢打你的主意。

不要问杨珊为什么会这么快接受原主的身份。

因为没有选择,别说什么自立门户,远走高飞的话。

首先大齐是没有女户的存在的,就算有,一个女子在古代也很难独立生活,一些流氓和小混混也能把你劝退。

这是女子清白大于天的古代,不是社会环境宽容、法律完善,到处是摄像头,遇事能报警的现代。

就算和离回家父母能接受你,时间长了哥哥嫂子也不会忍受你。

至于再嫁,你就能保证下一个人不是人渣了?

古代可都是盲婚哑嫁,现代自由恋爱渣男都不少呢。

至于远走高飞更是一个笑话,没有路引你连县城都出不了。

路上遇到打劫的,你一个弱女子被卖掉都算是好下场了。

想要活下去,只能努力适应环境,以原主的身份活下去。

庆幸的是原主的丈夫宋河别的不说,人品还是不错的,也有责任和担当。

而且杨珊自己也是一个责任心强,知恩图报的人。

既然占用的原主的身体,就是欠了原主的恩情,她会好好对待两个孩子,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代替原主孝顺父母,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

至于原主的丈夫,就当是多了一个室友或者合作伙伴,尽量好好相处,打好关系。

感情就随缘了,现在要让杨珊对宋河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也是不可能的。

时间默默流逝,很快来到九月份,期间杨珊又进了几次山,赶了一些绣品。

农历九月十六是双胞胎的生辰,过了这个生辰,文浩和文谦就是三岁的孩子了。

今天已经是十五了,杨珊准备去镇上一次,买些东西来给两个孩子过生辰。

这次绣品和草药一共卖了三贯多钱,家里没有种小麦,买了些面粉回去做长寿面。

还买一些糕点和糖果给孩子们吃,称了两斤猪肉,买了三条鱼和一些调料等。

趁着现在新棉花上市,天气也比较暖和,价格还没涨起来。

杨珊买了10斤棉花和一匹细布、一匹粗布放到空间里。

准备回去做一床新棉被和几件厚棉衣。

保暖物资也要开始囤积起来了,照例又买了些米和盐。

今天买的东西多,逛了比较久,好险赶上回去的牛车,时运不济的是遇到了宋大伯母杨氏。

要不是只有这一趟牛车,赶不上就得走路回去,杨珊都想直接下车了。

“哟,大河媳妇来镇上呐,还买了鱼,啧啧啧,这可真是地主老爷的日子哦”

一个穿着青灰色粗布,一脸刻薄相的中年妇人,对刚上车的杨珊说道。

“害,伯母这话说得,这不是两个孩子的生辰快到了,买两条鱼回去待客。”

“小孩子家家过什么生辰,也不怕折了寿。”

杨氏嘀咕着,边伸手就要去翻杨珊的背篓。

杨珊侧身躲过,生气道:“伯母嘴里可积点德吧,你家天赐两岁的生辰可是热热闹闹的呢。”

今年四月份宋大伯母的乖孙,宋天赐,两岁的生辰,可是几家亲戚都喊了。

还挨个要生辰礼,杨珊也送了10个鸡蛋。

“你…,你就是这么跟长辈说话的,怨不得宋河不回来了。”

说得好像宋河跟人私奔了似的,杨珊不理她。

旁边几个婶子又跟着劝了几句,这才揭过去。

到家后用盐把猪肉腌上,放到明天才不会坏。

买鱼的时候顺便买了个桶,里面放了水养着,这才让宋伯母看到了。

鱼倒是还没死,杨珊用大水缸把它们养着,明天到了正日子才吃。

第二天吃完午饭,杨珊就忙活开了。

先把卫生打扫好,一些板凳摆开来,让客人来了有坐的地方。

把面和上给两个孩子做长寿面,奢侈的蒸了一锅不惨杂粮的白米饭。

切一小块猪肉加入黄豆炖汤,做了一小碗的红烧肉,

还有酸菜鱼,韭菜炒鸡蛋等还没做。

通知的时间是晚上,不过杨母和杨大嫂下午就来帮忙了。

杨大嫂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淡青色襦袄,中等身量,是一个精明利索的妇人。

毕竟是精挑细选的长媳,杨母很满意,婆媳关系也很和谐。

“说是赶早来,却还是晚了,妹妹早就忙上了,还有哪些活?”

杨大嫂说着卷起了袖子,杨珊也不和她客气,让她去帮忙片鱼,做酸菜鱼。

杨大嫂比原主大六岁,一直很照顾原主,把原主当妹妹看的。

姑嫂两个处的还不错,杨珊穿过来了也是如此。

加上杨珊比原主成熟,人情世故方面比原主强,和杨大嫂的关系更好了。

到了晚饭时候,大家都陆陆续续的过来了。

杨父、杨大哥和两个孩子、宋父宋母、宋大哥一家、龙凤胎。

除了杨二哥一家在镇上,其他人都来了。杨珊没有请很多人,就是一家人自己吃个饭。

杨家这边是杨母和杨大嫂给两个孩子各做了一双鞋。

宋家就比较简单了,宋母拎了一篮子鸡蛋过来,有二十多个,说是给两个孩子补身体。

虽说也不错,但和杨家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也没有费多少心思。

杨珊早就给两个孩子换上了红色的新衣裳,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两个孩子长得又白又俊,甜甜对着大家笑,大伙都爱得不行。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的,饭和菜都管够,大家吃得肚子溜圆才回去。

这天过后杨珊又按部就班的刺绣、进山、攒钱。

值得一提的是地里的蔬菜该收了,辣椒、白菜、番茄、花生、豆类等。

豆类包括黄豆、红豆、绿豆、豆角,留够自家吃的,剩下的杨珊全部收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