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荒年:空间囤爆物资,带全村躺赢

第2章 去镇上

发表时间: 2022-11-18

最值得庆幸的是杨珊的空间也跟着穿越过来了。

杨珊在现代是有一个空间的,具体是怎么来的杨珊自己也不清楚。

大四那年发了一场高烧后突然多了一个空间,杨珊谁也没有告诉。

空间大概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空间内的时间是静止的,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还是什么样。

不过不能放活物,杨珊试过好几次,动物杀死才能放进去。

植物像盆栽,整盆是放不进去的,只能从泥里拔出来再放进去,像一个天然的冰箱。

不过奇怪的是空间的角落里有一口泉水。

泉眼旁边长着几株杨珊不认识的植物,和人参叶子很像,但是结着像蓝莓一样的果子,奇奇怪怪的。

杨珊曾经把这里的水带出去给家里的鸡喝。

几天后,那只鸡肉眼可见的变得油光水滑,更加健壮,走路都更有气势了。

不过怕有副作用一直没有在人身上实验过,毕业后忙于工作,也就放在一边了。

现代物资丰富,没有必要囤积,也有电冰箱很方便

为了避免空间暴露,杨珊几乎是不使用空间的,毕竟现代社会到处是摄像头。

吃了午饭杨珊继续秀帕子,这几天身体还没好,杨珊都不准备出门了。

就在家里刺绣,多攒一些绣品,下回去镇上才能多换一点钱回来。

第二天原主的亲娘来了,杨母是带着大包小包来的

原主的娘亲刘氏,闺名叫刘兰,今年四十三岁,是一个勤快、利索的妇人。

家里一把抓,在杨家除了一些大事杨父做主外,其他都听杨母的。

杨母是个疼孩子的,原主养成这样的性格和杨母的娇惯分不开。

至于为什么今天才上门,却是杨老二媳妇,也就是杨二嫂上月刚生了小女儿。

杨母到镇上伺候月子去了。

杨二哥在镇上的一家粮铺当掌柜,一家人都住在镇上。

前几天刚办满月酒,杨母这几天还在镇上帮忙收拾东西、打扫卫生做饭。

杨父也还在看孙女等杨母一起回来,昨天才到家,只有杨大哥一家满月酒当天就回来了。

杨母中等身材,面色红润,一看就是日子过得不差。

现在脸上却都是泪痕,进门就抱着杨珊哭起来。

“我的儿,你怎么没叫人回家去喊人,你大哥大嫂,谁都不会有半句推脱。”

“要不是昨儿回来听你王婶说,我们都还被蒙在谷里,病了也不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死心眼!你这是要心疼死我啊……”

边哭边打量杨珊说“瘦了,瘦了”

又抱怨起杨大哥杨大嫂。

“一天天,就知道干活,都不关心关心妹妹……”。

其实说真的也怪不了杨大哥和杨大嫂,原主一意孤行要嫁给宋河,结果宋河成亲半月就出门去了。

只有原主一人苦苦支撑这个家,算不上过得有多好,觉得没面子,就不好意思回娘家了。

原主也是个倔的,这时候不想着回家寻求帮助,而是拒绝和娘家来往。

表现就是过年过节不回娘家去了,连杨二哥的女儿这次满月酒都没去。

当然是原主单方面的,家里谁也没有当真。

杨母经常带东西来看原主和两个孩子,农忙时杨父杨母和杨大哥一家也来帮忙。

要不是有娘家帮衬,原主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不会活得还不错。

当然这个不错是指在村里来说。

这几天又是准备春耕的忙碌时候,大家天天早出晚归,连村里串门聊八卦的妇人都少了。

宋家也没有人去送信,也难怪杨大哥和杨大嫂没有收到消息了。

杨母心里也是明白的,就是忍不住迁怒了。

其实要杨珊说来,原主有点傻,也是缺少生活的毒打。

现在杨珊来了,肯定要和娘家打好关系,毕竟一个年轻的妇人在古代要带两个孩子可不容易,

更别说杨家一家人都很好,也是真心疼爱原主。

杨珊也会真心待他们,孝顺杨父杨母,尽到原主一个女儿该尽的责任。

“娘,我这不是没事了嘛”,杨珊转移话题

“文浩和文谦也想姥姥了”,说着向两个孩子看去

两个孩子早就跟着杨珊出来,在一旁等着了,齐齐喊了一声“姥姥”。

“哎,哎,都是好孩子,姥姥给你们带了糕糕,来尝尝。”

这是杨母从镇上特意买回来的糕点,还带了一包红糖,一小块猪肉。

一篮子自家养的鸡蛋,有20个左右,两块细布,都是精细的好东西。

杨珊给杨母倒了杯水,在堂屋坐下,“娘,二嫂和孩子都还好吧?”

“好着呢,你侄女长得可俊呢,生下来足有6斤。”

“你二嫂也好着,没遭大罪,思思是个疼人的孩子,对了你侄女大名叫杨思”。

“这名字好听,娘今天吃了饭再走哈”说着杨珊进了厨房准备起午饭来

中午主食还是煮粥和红薯。

把杨母带来的猪肉切了一块,切细放到粥里。

再到菜园里割了一把韭菜用来炒鸡蛋,午饭就做成了。

“娘,过几天我想去一趟镇上卖绣品,把文浩和文谦带去让你们照顾一天哈”。

“行,这才对嘛,早该这样,你这孩子就是拧巴,也不知道较劲个什么。”

杨母说着高兴的喝完了粥。

“以前都是我不懂事,以后还要多麻烦您老人家和大嫂。”

杨珊一边说着一边收碗。

“都是一家人,客气啥,你今年的地翻完了没,没完让你爹和你大哥去两天,可得快点,别赶不上趟了”

“翻完了,公爹和孩子大伯前几天帮着翻了,我这几天准备挑肥到地里”,杨珊回到。

“就该他们帮忙,要不是你公公婆婆偏心,就不应该你男人去服役,才刚成婚半月呢。”

“不然就宋河那体格,你们的地也用不着他们帮忙。”

“好啦,地里还有活,我就先回去啦” ,杨母边说着边往外走。

“文浩、文谦和姥姥说再见”

杨珊边教两个孩子,边把文浩的手举起来挥一挥,文谦有样学样。

“哎,下回来姥姥家,姥姥给你们做好吃的”,杨母说着便走了。

杨母走后,杨珊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正屋。

正屋是宋父宋母和龙凤胎弟妹在住,东厢房则分给了宋大哥一家。

让宋母帮忙带孩子一个下午,就去给地挑肥了。

宋母生下龙凤胎后身子就一直不太好,干不了什么重活,也就没有再下地了。

一直在家里干家务,帮忙看一下孩子还是可以的,两个孩子也不在那吃饭。

所谓的挑肥,就是把发酵好的人粪、牛粪、猪粪等挑到地里。

水田是犁田之前就挑到地里,铺洒开来,犁田的时候顺便翻到土里。

原主摔倒之前在公爹和宋大哥宋大嫂的帮忙下挑好洒好肥了。

旱地则是挖好地,栽好苗后把肥堆在苗傍边。

原主种了很多土豆、红薯和玉米,现在就是给土豆苗、红薯苗和玉米苗堆肥。

忙到做晚饭时候杨珊才回来。

杨珊在现代的时候,到县里读高中后就很少干农活了,何况原主出嫁前也不干农活。

现在干半天的农活就累的半死,农民真是太不容易了。

分家的时候,原主和宋河分到了两亩中等水田,三亩下等水田,旱地两亩。

虽然有两亩旱地,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肥料,所以明天再来挑一天也就挑完了。

杨珊先去接两个孩子,回来做晚饭,古代没有电灯,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饭洗漱好就睡了。

第二天也是去挑肥,到第三天,杨珊才能继续赶绣活。

这里是逢五赶集,间隔10天,今天农历三月十日。

离下一次赶集也就是三月十五日,还有五天,杨珊想多赶一些秀活。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十五日赶集的日子,杨珊一大早就起来了。

把两个孩子带去杨家让杨母帮忙照看一天,就跑到村口去等牛车。

古代的耕牛很贵,没有几家有牛,杨六叔家是村里少有的有牛的人家。

当然原主家杨父作为村长肯定是有的。

每到赶集的日子,杨六叔就赶牛车拉人去镇上,挣几个车费钱。

杨珊赶到村口的时候牛车上已经快坐满了,刚好剩下一个位置让杨珊赶上了。

路上大家唠唠嗑也很热闹,这不本家的杨四婶就问道:

“珊啊,又去卖绣活啊,还是你们有手艺的人得便宜。”

“像我们只能攒些自家的鸡蛋去卖,没得几个钱”。

“婶,我这也是挣个辛苦钱,绣得比较粗糙卖不上价啊!”

“也是哩,这城里的老爷太太要求就是高!”

杨四婶说完又扭头和她们说哪家的姑娘长得俊,哪家的小子勤快去了。

接下来的一路杨珊都没有和谁搭话,努力做个透明人。

在大家的东家长西家短中,镇上到了。

和杨六叔约定了回去的时辰,杨珊带着东西直奔镇上唯一的一家绣庄。

说是绣庄,其实就是一家小绣铺,这边刺绣并不盛行。

还是镇上有大河经过,建了一个小码头,货物来往比较频繁,带动了镇上的经济,比较繁华,才有的这一家绣铺。

看到杨珊走进来,李掌柜很是高兴。

李掌柜本是一名绣娘,嫁人后和丈夫开了这家绣铺。

原来是绣娘时认识了一些人,有路子,嫁的丈夫也比较机灵,会来事。

夫妻两个的生意还不错,杨珊的绣品在收来的东西中质量算不错的。

“宋娘子,今儿是卖东西还是买东西呀?”

“当然是卖东西啦”,杨珊说着把包着绣品的蓝色粗布打开,

“这回绣了五个荷包,十二张帕子,劳烦掌柜的看看”。

“还是老规矩,荷包50文一个,绣帕35文一个,行不咯?”

李掌柜说着看向了杨珊。

“行”,杨珊也干脆,这个价格确实也比较公道了。

“好勒,一共670文,要不要再拿点绣线?”

“要的,再要些绸布。”

说着杨珊去挑了一些回去绣帕子和荷包的绣线和绸布,一共花了172文,剩下498文。

拿着刚到手的钱,杨珊先去了一趟药铺。

问明像党参、重楼、当归、车前草这些常见的药材都是收的,这才去了杂货铺子。

买了5斤盐、和一个装盐的大罐子。

这个罐子很大,大概能装50斤盐,一共花了297文,放到从家里带来的背篓里。

出了杂货铺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才放到空间里。

古代的盐不好一次性买太多,也没有那么多钱,杨珊准备慢慢的开始囤盐,这可是必需品。

剩下卖绣品的200文左右,和从家里带来的600文,杨珊去了米铺。

虽然家中也种田,但是交了税粮后也就刚够一年的吃食,剩余不多。

这边的田地不多,肥力也不行,加上古代的粮食产量也不高。

想完全靠自家的粮食囤积太慢了,还是需要买,有钱就多买点,没钱就少买一点。

上等米18文一斤,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吃的。

糯米14文一斤、中等米12文一斤,下等米8文一斤。

杨珊买了40斤中等米,10斤下等米,5斤糯米,花了630文。

剩下的钱买了些糕点,花了35文,就没再买了。

米也直接放到空间里,去了和杨六叔约定回去的地方,等牛车回去。

回到小河村,杨珊先去杨家接两个孩子。

到杨家的时候杨母和几个孩子都在院子里,杨母纳鞋底。

杨大哥家的两个孩子就带着文浩和文谦玩。

杨大哥家的长子永年9岁,二子永林7岁,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

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用泥巴建房子,衣服上溅了一身的泥,脸都成了花猫。

“娘…”

文浩眼奸,看到杨珊过来了,张开手臂跌跌撞撞的跑过来

文谦反应过来也跟着跑,杨珊蹲下身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

“姑姑”,永年和永林也喊道

“哎,姑姑给你们带了糕点。”

杨珊把糕点分给几个孩子,剩下的分成两份,拿一份给杨母。

“费那个钱干啥,家里还有呢”

“这是我这个姑姑给两个孩子的,怎么能一样”,杨母这才接过去。

向杨母辞别后,杨珊带着两个孩子回家。

今天一天没有见到杨珊,两个孩子有些粘人,做饭的时候也要跟着。

杨珊只好先哄两个孩子,又赔了很多糕点,才能起身去做晚饭。

之后几天杨珊一直在绣荷包,傍晚的时候去地里看看。

这天杨珊准备去后山山脚看看,小河村顾名思义,是沿着一条小河建房、垦地的。

小河自西向东流去,在村庄北面过去不远是连绵起伏的大山。

因为在村庄的后背,村民们都叫做后山。

深山是不敢进去的,杨珊准备去山脚看看有没有草药,还有蘑菇、野菜等。

春天是吃野菜的好季节,再过一段时间野菜就老了。

把两个孩子托给宋母照顾,杨珊背着背篓,拿着柴刀就出发了。